| |

【人生沒有萬靈丹】30歲就退休的印度工程師故事(下)

繼上一篇 【人生沒有萬靈丹】30歲就退休的印度工程師故事(中),退休後的N,竟然有天決定將他的財產分送出去。

他是這樣說的:「既然在Ladakh那麼艱困、幾乎一無所有的環境,我都能活下去了,那如果我真的拋棄掉所有自己的財產呢?」

於是,N將他一半的錢都匯給了他的母親,另一半呢,部分捐給他大學時當志工的孤兒院,部分都給了一直以來擔任他心靈導師的越南摯友A(其實是A向N借錢,但N直接說不必還了)。


 

如果有仔細看前一篇的讀者,可能會有點疑惑,畢竟A就是一名仙人代表,拒絕名利,一直以來都是兩袖清風地過日子,怎麼會想要和N借錢呢?

只能說在深山的那段期間,他們兩人都有了思考上的極大變化。

N因為家庭關係,從小就對錢沒安全感,有了份穩定的工程師工作之後,便努力存錢;而A呢,總是活得像名僧人,生活清淡、樂於助人,別人要付錢給他,還會往外推。

於是,N想要克服他對失去錢的不安感,而A想要透過拿錢來投資這件事,當作修煉的一部分。

Photo credit: theetlrblog


這兩位現代苦行僧,在深山修行了三個月後,回到N的老家Vizag。

兩人從原本的氣功、冥想,演變成再加上投資比特幣來修煉心靈。

不知道這裡大家會不會覺得很奇怪?我個人的理解是,就像我做生意一樣,面對資本的投入,貪婪、焦慮、壓力和不安全感都會放大,所以A覺得投資是克服自己心魔、修行的一種方式。



身為投資新手的A和N,即使每天很認真投入研究比特幣,那樣高風險的投資,實在是不好入門。

過沒多久,A便把N給他的退休老本給……賠光光了!他身上只剩下折合台幣約一萬元。



也許是修行有成,N自己是看得很開,覺得錢乃身外之物,而且,他在參與A的投資過程裡,也學習到很多,不論是金融知識,還是鍛鍊他的心智。

反倒是A,一直以來都過得心平氣和、超脫世俗、擔任N心靈導師的他,卻因此陷入自責的深淵。

即使N一開始就表明這筆錢不必歸還,他也覺得A的投資提議很有趣想試試看,A還是認為是自己害N虧光退休老本,陰鬱了好一陣子。



N在電話裡是這樣跟我說的:「之前都是A在幫助我,讓我脫離痛苦的生活,現在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憂鬱的時候,也換成我在開導他了。」

不只是幫助A而已,N也重新開始和過去的朋友和前女友們聯絡(N在退休後過得太迷茫憂鬱,和他幾乎所有的朋友斷了聯繫)。

在疫情初爆發時,印度實施嚴格的鎖國政策,長達幾個月的時間,大家都被關在家裡,看著日益攀高的死亡人數,不免人心惶惶,很多人都對生活失去動力,或是,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。

N在這個時候,反而成為開導大家的心靈導師。

Hampi


一個人的心靈成長過程,很難口述或筆述出來,這裡我稍微用自己的經驗和想法代入解釋。

不論是哪個國家的人,我們從出生以來,某種程度上,其實就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。

原本是一張白紙,先是有了爸媽的觀念和生活方式,接著是學校老師、同儕的影響,還有五花八門的網路資訊。

我們的腦袋裡面,早已經充斥著各式各樣別人的想法和觀念,多到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,很多人還要出來「找自己」。

N的方式或許有點極端,他把所有的聯繫都切斷,跑到深山做所謂的修行,還把他的錢全都分出去。我跟N的方式天差地遠,但我大概能夠理解。

旅行的本身不是重點,沒有到深山修行也沒關係。

重要的是,讓自己有一段跳脫原本生活圈的經歷,的確會帶來更大的刺激和加速成長。

除了脫離舒適圈,獨處也是一大關鍵。

N怎麼去了深山回來就像是換了一個人呢?我想,這大概就像是旅行、像我去做內觀一樣,逼著自己獨處,逼著自己和自己對話,才發現,很多答案我自己早就知道了。

photo credit: unsplash


如果有看最前面一篇的讀者,可能會覺得這和我之前提到的:「幾乎99%辭職長途旅行的人,在一年後都會陷入低潮;而那1%沒有低潮的人,通常也有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懷疑。」有些矛盾。

大家別誤會,我沒有說旅行不好,我覺得什麼方式都很好,每個人有每個人獨特的經歷。

為什麼那麼多人辭職去旅行,回到家之後會不開心呢?

因為很多人是為了逃避問題而出去的呀!

比如說,如果有人像N一樣,大半輩子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,辭職去旅行了,然後呢?

起初會覺得很新奇,接著發現,不論到哪好像都差不多(渡假久了也是會無聊的)。才領悟到,他原本的問題根本沒解決,他一樣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所以才變得很憂鬱。

那另外1%沒有陷入低潮,回到家卻一樣有點自我懷疑的人呢?

這就是在說我自己了,因為我當初出國有很明確的目標,也有想好回來台灣之後要做什麼,所以的確沒有陷入像N那樣的低潮(甚至我有遇過很多旅行了4、5年的人,看起來一副很酷的樣子,交談一下,就發現對方活得有夠茫然),只是難免還是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。

那是因為,當人在旅行或出國的時候,的確會改變很多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。
因為變得願意去嘗試新事物,所以生活變有趣了;因為變得比較主動去認識新朋友,所以每天都受到不同思維的啟發;因為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,變得比較沒有期待,所以更能夠隨遇而安。

這些事情難道我在台灣不能做嗎?其實是可以的呀,只是七年前的我沒有意識到,而是回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圈、習慣的生活方式,所以才會有種,旅行時的快樂魔法像是消失了一樣的感覺。

Street in Mumbai


回到N的身上,談話的最後,我問他:那你現在過得開心嗎?你如果錢都沒了該怎麼辦?你還會回去做工程師的工作嗎?

他說:「哈哈,我才不會把錢都送出去,又回去做我不想做的工作咧。我大概會想辦法弄出一塊地,在上面種菜,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。」

其實他真的過得很省,吃素又住在家裡,唯一花費就是買菜錢(大概每月不到台幣兩千),再加上他有一半的退休金都給他母親了,他家人是不可能見死不救的。

而且別忘了,N雖然後期人生過得像苦行僧一樣,他好歹之前是在競爭激烈的印度,考上了非常好的大學、做了門檻更高的外商工作,退休後也靠著他舌燦蓮花的本領幫人拉旅客,還有投資,讓退休金不減反增。

我知道他很聰明的,錢只是小事。

重要的是他過得開心嗎?



一個人過得開不開心,真的很難衡量。

我是透過以下他最近和母親的相處,他最原本想逃離的問題,而略知一二。

「我從三年前開始過著無塑生活、吃素、打坐和做瑜珈,每次只要回到家,看到我媽又用一堆塑膠袋、甚至叫我去幫他跑腿買肉,我就會很不高興,想要改變她。」

「但現在,我再也不會想要去改變別人了,就只是想辦法過好我自己的生活。如果我媽又要我去幫她買那些塑膠產品或是買肉,我就照樣幫她;而且我發現我媽一直以來都在照顧別人,不知道如何照顧自己,我也開始煮一些健康食物給她吃。」

原本都是各持己見、想改變對方的兩個人,也許因為N這趟回來的變化,他的母親,竟然也開始好奇N的無塑生活,會請教N,還開始跟著他一起學做氣功。

兩人的關係變得更好了,N也開始幫助他母親克服一些讓她自己過得不開心的想法。

N說:「能夠愛自己、照顧好自己以後,才有能力幫助別人;自己過得開心之後,和別人的關係也才會開心。」


Train in Mumbai

原本過得像嬉皮一樣的N,在兩周前把他留了四年的長髮給剪了。

「我不後悔之前認識了那麼多跟我一樣憂鬱的嬉皮,還毒品成癮,過了一段荒唐的日子。我覺得那只是一段過程,幫助我摸索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」

對,前面我提過N三年前在Goa用了一種特殊的方法來做冥想,頓悟出他的問題出在童年,其實就是在打坐前,用了某種迷幻藥。

他當時一直跟我說那是植物萃取,不傷身體,還要我一起試試看,我當然是拒絕了(本來不確定該不該寫出這部分,既然N同意我什麼都能寫,讓大家知道也無妨,但千萬別去試呀)。



雖然N用了各種對別人看來很玄的方式,找回了屬於他自己的快樂,但他也說了,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,他不會告訴別人都得像他一樣。

現在的N,也不再執著於那些修行方式,一定要過著什麼超脫凡俗的生活,他覺得自己即使是走入他原本排斥的婚姻、生小孩,做著大家認為應該做的事,他都會過得開心。

聽到這裡,身為N的朋友,突然有種放心的感覺,我知道他總算是過得心安理得了。

Beach in Vizag

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有什麼想法?覺得N真是太異於常人呢?還是覺得他太瘋狂了,搞不懂他在做什麼?

我覺得,至少他在知道自己不開心的時候,有真正去採取行動,雖然有點太激烈。
這個社會上,有多少對生活迷惘,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,又說不出來少了什麼的人,最大的期待就是週末出門吃飯血拼的小確幸,每天過得渾渾噩噩的,日復一日。

直到退休的時候,連空閒時間該怎麼運用都不知道,或是,好不容易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了,卻一樣感到空虛。

自己過得不開心就算了,看到別人想要做出一點不同的嘗試,還去勸阻別人,這不是更瘋狂嗎?

這個世界就是充滿了自己不快樂,也讓別人不快樂的人呀。甚至還有人會說:「人生/工作本來就很苦,這是正常的啦,你不要想太多。」

因為大家都過得不滿足、不快樂,所以反而變成一件正常的事。

想起來,這樣的「正常」才讓人感到可怕。

Photo credit: unsplash


為什麼之前我看到N有沉溺毒品的現象,卻沒有阻攔他呢?

第一,我和他1、2年才聯絡一次,想攔也攔不住。

第二,裝睡的人是打不醒的,N怎麼會不知道那有副作用?他自己都不想要清醒了,我幫得了他嗎。

第三,我知道每個人都需要一些時間,我沒辦法告訴他該怎麼找回自己,就像他也沒辦法幫我一樣,我們能做的,永遠就只有陪伴和支持。

我想,N在斷絕和所有人的聯繫的時候,還願意跟我聯絡、讓我去拜訪他,就是因為,他知道我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去評斷他,跟他說應該要怎麼做比較好。

Marin Drive in Mumbai


實際上,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在用類似吸毒的方式,去逃避一些自己不敢面對的問題。

血拼可以是毒品,網路可以是毒品,工作可以是毒品,愛情可以是毒品,權力可以是毒品,旅行也可以是毒品。

我們或多或少都在用某種方式來麻痺自己,因為那些對人生重要的問題都太難了,面對自己太痛苦了。

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我想要什麼?我的價值在哪裡?為什麼我覺得空虛?為什麼我過得不快樂?

我們受到的教育和體制,讓我們太習慣去找「正確答案」,只要有人開始提倡某種方式,好比幾年前開始盛行的打工渡假、說走就走的旅行,或是最近也在台灣開始流行的FIRE提早退休、財富自由運動,就會引起一窩蜂的潮流。

這些方式都沒有對錯,我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的。

只是希望,看過這篇文章的你,可以理解:沒有任何方法是特效藥,用了就能解決掉你的人生問題,讓你沒煩惱又快樂。



什麼?寫了那麼多,卻沒有一個正確解答?

這個地球上,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呀。

實際上,迷惘沒關係、痛苦沒關係、焦慮沒關係、失落沒關係、害怕沒關係、失敗沒關係,以為找到答案又再度困惑了也沒關係。

記得,不論你遇上了什麼關卡,用什麼方法都好(當然是不會傷到別人的)。只要你試著多去了解自己、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邁進、努力去克服那些生命中的問題,就是一個很精彩、值得慶祝的人生了。

也許,尋找解答的過程本身,就是最好的解答了吧。



嗨~我是嘉玲,給自己發起了一個 #日更365天挑戰,讓每天都多點好奇,每天都多點學習,每天都朝理想生活更邁進一步。

每天一篇,分享這七年來,在世界各地旅居、工作的所見所聞,在路上遇到的旅人、社會創新者、創業家們的故事,還有那些我為了達成自己理想生活的各種實驗與學習心得。

歡迎來我的IG和FB找我玩喔~
IG: jialing.life
FB:嘉玲的任性生活實驗室

You might also like:

一個22歲台灣女孩遇上印度富二代的故事
【我的印度瀕死體驗】前往死亡的路上,我們真的活著嗎?
【有錢人的煩惱】原來我過得比他們更富有

Simi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