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旅人印象】印度_讓我想念的自由
印度,對我而言,是一個既傳統,又極度自由的奇妙國度。
每每有人聽到我曾到過印度,總問道:「你一個人去的嗎?聽說很危險?」其實,在大部分的國家旅行,如果有遵守安全常識和做好功課,基本上是安全的;媒體總是播報某一個面向的消息,追求收視和點閱率,我才不想說,曾經有印度人一聽到我來自台灣,立刻拿手機翻新聞出來問我說:「你們是不是吃狗還是吃小孩?」
至於,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到印度?
首先,是印度被賦予的形容詞通常是:「瘋狂」、「奇妙」、「難以形容」、「沒有常規」等,去過的人,不是特別愛,就是特別恨,這讓我充滿好奇;它被稱做背包客的「終極之站」,自認在外走跳了一年,埃及都能自助了,愛挑戰的我,便想嘗試看看;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做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,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,而印度給我一個貧富差距高、有著多種社會問題的印象,因此想到那裏當志工;當時的我,經歷了一些事情,想藉由這樣的文化衝擊,重新塑立自我。
又是一張單程機票,也意外地,一待就是半年……。
在印度,我看見了世界的兩個極端。
在印度,有著最髒亂最嘈雜的混亂街道,也有著最寧靜且遺世而獨立的絕美峽谷;有最會算計拐騙的商人,也有最慷慨善良的人民;在孟買,見識到全亞洲最大的貧民窟,也因沙發衝浪host而坐上了在電影裡才看過的豪華跑車;曾與最傳統虔誠的印度教徒相處,也邂逅了或許是全世界最自由最平靜的心靈;我的心,曾因看見疾苦而徹底打碎,又因此而擁有全世界。
在印度,背包客最常說的就是:「這就是印度。」
沒有批評,沒有好壞,只是接受,坦然地接受這一切,就像是人生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一樣,最終,我們總得學會接受。
印度,有著29個邦,幾百種語言,每個邦又有著不同的文化、個性、外貌,出了一個邦,就像到了另一個國家。
這裡的時間,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解讀,他的五分鐘,可能是你的三小時;這裡唯一的規則,就是沒有規則,不論是,買不到票卻上車就有的火車,或是,十字路口多邊同時穿行的人、馬、駱駝、自行車、汽車等;印度人對於各種事情總是見怪不怪,旅人亦同。
也許因此,我在印度這樣瞬息萬變的環境,感到莫大自由。
從第一次到印度後,每一年,又再回去一次,這已經是第三年了。
「如果一個異鄉,曾經愛寵我又冷遇我;曾經創傷我又療癒我,那就不再是異鄉,而是另一個家了。回到家,什麼都好了」張曼娟《時間的旅人》如此寫著。
突然想家了。
窗外的雨滴滴答答,伴隨著思念,反覆著,呼吸著,感激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