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我覺察】生氣不一定是因為憤怒 | 生氣也有好處
我這個人有個毛病,只要一忙起來就會忘記吃飯,肚子餓又容易煩躁。
今天處理一些工作加上家裡的事情時,有點東卡西卡,講起電話也有些不耐煩,直到傍晚,才終於停下來,好好吃東西,好好反省今天做了什麼。
即使只是稍微的口氣不佳,掛完電話之後,自己還是有點愧咎,而那樣的情緒也會持續蔓延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我便開始google「為什麼會生氣」。
「你看見的,通常不是你生氣的原因」
之前有一陣子很常研究心理學的書,只要提到情緒控管,通常憤怒是第一個被點名的。
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,曾提出過,當心中有著不安、恐懼、嫉妒、寂寞、無力感以及自我厭惡等難以接受的「一次情緒」時,為了掩藏這些情緒,就會引發像是憤怒這樣的「二次情緒」。
換句話說,生氣其實只是一個假面的「表層情緒」,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冰山,底下潛藏著的往往是其它複雜的情緒。當一個人因為各種原因,不習慣表達出冰山下的那些真正的情緒,那麼他就很容易會用「生氣」表現出來。
幾年前的某個連假,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。第一天就因為小事情生了點悶氣,我自知理虧,當天晚上跟朋友道歉。
而對方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不悅,還笑笑的跟我說沒事,我有點納悶的問:「你都不會生氣嗎?」
他回答:「幾乎不太會,但如果生氣的話,我覺得那是因為我能力不夠、沒辦法理解對方。」
當時他的回答讓我非常訝異,也讓我久久無法忘懷。
時至今日,意識到自己又犯了相同的錯,忽然又想起了這件事。
通常大家都覺得憤怒是種不好的情緒,甚至是個問題。
有趣的是,一個專門研究憤怒的心理學家Ryan說:「憤怒是生活中一股強大且健康的力量」。
除了前面提到的,憤怒底下其實掩藏著很多其它情緒,可以藉這個機會來更認識自己以外,憤怒這樣的情緒,也讓人有進化上的優勢。像是:恐懼會警告危險,而憤怒會激發挑戰的動力。
以前做社會企業的時候,其實一開始並不清楚,自己最在乎的議題是什麼,只是單純為了能夠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而做。
到後來,我才發現,社會議題百百種,我最在乎的、最有動力去堅持的,其實就是能夠讓我「生氣」的事。
後記:老實說,若不是因為日更,我頂多自我反省一下,就過去了,才不會那麼認真的去查資料,還意外的發現了以前沒想過的角度。
大概就跟「生氣」一樣,重點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自己是怎麼去看這個世界的吧🙂
嗨~我是嘉玲,剛給自己發起了一個 #日更365天挑戰,讓每天都多點好奇,每天都多點學習,每天都朝理想生活更邁進一步。
每天一篇,分享這七年來,在世界各地旅居、工作的所見所聞,在路上遇到的旅人、社會創新者、創業家們的故事,還有那些我為了達成自己理想生活的各種實驗與學習心得。
歡迎來我的IG和FB找我玩喔~
IG: jialing.life
FB:嘉玲的任性生活實驗室
喜歡我的文章請點個讚,你的留言&分享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喔
You might also like:
【為生活加點甜】快樂也需要儲蓄
十歲小孩的三大焦慮法寶|擺脫過度完美、拖延、害怕失敗
【給自己的情書】親愛的,可以愛你自己像愛別人一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