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能阻止你前進
今年年初才在印度因為疫情被關了將近三個月,回台灣又被隔離了半個月。
2020的最後一個月,我竟然選擇住到一個連手機訊號都沒有的偏遠山區,想起來都覺得自己很逗XD。
但,在迎接新的一年到臨前,我的確覺得自己需要一個環境沉澱。
而意外的是,也許是這兩年經歷的太多,在山裡的這兩周,有如內觀一樣,很多之前自己沒看見、卡住的心魔,都一一浮現。
在我即將舉辦的【深度對話 | 實驗晚餐】報名表裡,有一題我問大家目前的煩惱或想克服的事情。
雖然每個人面臨的問題都不盡相同,但若稍微統整一下,不外乎就是這兩件事:不夠了解自己 & 恐懼 。
而這兩件事,也是我此趟山中野居之旅,最大的收穫。
了解自己這件事,找自己系列文章 我已經寫了三篇都還沒寫完,只能說,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,也許,一輩子都不會百分之百的完全了解自己。
恐懼,就比較顯而易見,或至少,它被包裝的沒那麼深。
這幾天,我看一本書,其中一段的說法很有趣:作者演講的時候,試問大家,有誰認為恐懼是追求成就的最大動力?想當然爾,沒有人舉手。
那會為了安全感而追求成就嗎?幾乎全場的人都舉手了。
但,該書作者認為,「追求安全感」和「恐懼」,這兩件事本質上很相似。
人就是因為不安全感,才會追求安全感,而不安全感,基本上就是一種恐懼心理。
那段話的確打到了我。
我突然發現自己很多時候,都在打安全牌,表面上是為了降低風險,實質上,背後隱藏的是恐懼。
舉例來說,【深度對話 | 實驗晚餐】起初我訂六個人,表面上看來,是因為這樣5-8人以內的人數,大家比較好交流互動。不會有人太少,變成都是比較外向的人在主導,或是人太多,大家能夠分享的時間太少的情形。
而且,我告訴自己,這就是一件我覺得是個人興趣的東西,安排小一點就好了。
即使後來,12/31一下就滿了,也有人想要報12/30的,我猶豫了一下,告訴自己,那天我才剛回台北,為了以防萬一,還是只辦跨年夜的就好。
但是,就在經過了這兩周的深山洗滌心靈之旅後,我回想起月初發起這個聚會的自己,看到了很多藏在裡面、原本沒意識到的恐懼。
人數太多就沒辦法深入交流嗎?不對呀,我以前工作辦的工作坊都至少4、50人,雖然主題不同,但連硬邦邦公務員的內訓,我都能設計出讓他們講出不一樣的想法甚至感動了。年末個位數的小聚會我擔心什麼呢?
我剛從其它地方回台北,就不夠時間準備嗎?有差那麼一天嗎?我認真一想,好像不會,而且我是真的想要更深入認識追蹤我文章的讀者,只是我怕自己做不好而已。
不過,我工作時遇到要規劃的活動,最大有到萬人的,之前的老闆,最常稱讚我的一點也是:「不管我交派什麼新任務給你,你第一反應都不是抗拒或害怕,都有辦法找出方法達成。」
那為什麼一場迷你的聚會,卻會讓我感到緊張呢?
我目前給自己抽絲剝繭下的答案是,因為這是第一次,不是站在任何公司背後,只是單純我個人發起的活動。
那代表的不是任何一個單位,是我自己。
不論是萬人活動,還是個位人數的活動,只要沒做好,好像就是我這個人不夠好(啊不是,我之前的文章不都常在講,要接受自己、凡事沒有完美的嗎?真是說的容易做的難😛)
於是,今天中午想通了這點之後,就有種豁出去的感覺,決定開放12/30晚上【深度對話 | 實驗晚餐】的報名。
同樣是晚上七點,距離台電大樓捷運站十分鐘路程的地點,有酒有食物。
內容跟跨年夜那場一樣,不需要擔心你能不能分享什麼特別的故事、要好好表現、或講工作講成就那類的東西。
我希望它就是一場很輕鬆的,像是朋友般的聚會。透過我設計的一些小問題,讓彼此互動、交流、分享。
也會分享自己這幾年來,我從旅行和創業家朋友們身上學到的,如何克服恐懼、實現願望的經驗。
希望與真實的你相見。
嗨~我是嘉玲,剛給自己發起了一個 #日更365天挑戰,讓每天都多點好奇,每天都多點學習,每天都朝理想生活更邁進一步。
每天一篇,分享這七年來,在世界各地旅居、工作的所見所聞,在路上遇到的旅人、社會創新者、創業家們的故事,還有那些我為了達成自己理想生活的各種實驗與學習心得。
歡迎來我的IG和FB找我玩喔~
IG: jialing.life
FB:嘉玲的任性生活實驗室
You might also like:
【人生意義】 一個女孩走遍世界尋找信仰的故事──穆斯林篇(上)
【夢想的一百種方式】你的生活太好,我不想要 | 歐洲熱帶小島Cyprus賽普勒斯
這輩子能給自己最大的禮物,就是讓你成為你自己《親愛的,別害怕與眾不同》